寻针觅绣续文脉·青春赋能助传承——管理学院聚星直播社团开展关中刺绣非遗传承调研

发布者:管理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3-11浏览次数:10

 为响应国家非遗活态传承号召,探寻传统技艺与数字经济融合新路径,3月10日下午,工程管理与物流学院聚星直播社团12名师生组成调研团队,赴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”临潼区相桥街道开展刺绣非遗专项调研。此次活动通过“双线并行”模式,既探访乡村绣娘传承脉络,又对话青年创变先锋,为后续打造“非遗+直播”创新项目积累鲜活素材。

第一站,调研团队走进相桥街道宽容村,在青砖灰瓦的农家院落里,三位平均年龄75岁的守艺奶奶向师生展示了传承百年的刺绣技艺。老人们飞针走线间,虎头鞋的虎须根根分明,小挂件的祥云纹灵动飘逸,手把手指导学子体验劈丝穿针工艺,0.3毫米蚕丝线背后的匠心令年轻学子叹服。

 走进第二站——90后关中绣郎夏璐璐的工作室,一场深度访谈揭开了非遗传承的新篇章。“小时候看奶奶绣的虎头帽被乡亲们争抢,那种自豪感刻进了骨子里。”谈及初衷,这位放弃城市白领工作的青年目光灼灼。他特意翻开手机相册展示转型之作:将奶奶压箱底的凤穿牡丹老绣片拆解重组,制成年轻人追捧的国风胸针。他还说,“老手艺不能困在相框里,得活在当下审美中”。 团队成员听完夏璐璐对刺绣非遗的讲解后,纷纷感慨:原来一针一线都是文化密码啊!”

调研团队表示,此行将为用直播推介非遗注入创意动能,未来将通过“非遗+电商”架起传统技艺与当下生活的桥梁。同时,本次非遗传承调研更是一场跨越两代人的对话,不仅让藏在深闺的指尖绝活重焕生机,更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“让非遗'活'起来、'火'起来”的深切期盼正在年轻一代手中成为现实。(王俊铭)